摘要:你的隱私,我來守護。比亞迪好樣的!
你必須得承認,談及一輛車的優(yōu)秀與否,排在第一位的永遠是安全,幾年前“中保研”能將一眾“神車”推下神壇就是抓住了它們的“安全把柄”。
過去,我們聊安全,特指被動安全,比如車身結構硬不硬,選材的強度剛不剛,氣囊數(shù)量多不多;后來,智能駕駛逐漸普及,主動安全也從幕后走到臺前,這輛車搭配了多少個雷達,智能駕駛系統(tǒng)夠不夠先進,這些也成為用戶購車時的重要參考指標。
那么問題來了,如果一輛車在主、被動安全方面都做得足夠優(yōu)秀,是不是就意味著這輛車是一輛足夠安全的車?
目前來看,各家給出的答案并不唯一,比如在比亞迪眼中,就還遠遠不夠。在比亞迪看來,衡量一輛車夠不夠安全,不止包括傳統(tǒng)意義上的安全,看不見的安全同樣重要,例如車內(nèi)隱私及信息安全,而比亞迪的做法更值得所有車企學習。
看不見的“安全”更不容敷衍
汽車的進步有些超乎想象,曾經(jīng)何時,人們將汽車看作是“車輪 沙發(fā)”,但如今,在智能化的賦能下,一輛車也有了更多形態(tài),它不僅能讓用戶解放雙手,甚至還能讀懂用戶心思。
但在壹哥看來,智能科技上車其實是一把“雙刃劍”,它在為用戶帶來更優(yōu)質出行體驗的同時,卻也可能將用戶“暴露”給不法分子。
舉個例子,目前近乎所有頂著“智能”標簽的車輛在車內(nèi)都提供攝像頭,而這些攝像頭的功能也都各有不同:有的負責為支持駕駛員檢測輔助功能的車型提供原始數(shù)據(jù);有的以面部識別的方式登陸車機系統(tǒng)。但無論功能如何,只要車內(nèi)提供攝像頭,就意味著車輛會對用戶進行圖像采集,而只要用戶的圖像會被采集,采集的數(shù)據(jù)就有被泄露的風險。
如果你的電話號碼被泄露了,輕則每天收到大量垃圾短信,重則被詐騙分子“三顧茅廬”,但如果你的圖像信息被泄露了,一旦被不法分子得到,造成的損失可能是不可估量的。比如,你的頭像被不法分子通過AI合成去進行惡意傳播,甚至以此進行詐騙,有了圖像的加持,詐騙的成功率也會大幅提升。
毫無疑問,對于一輛車而言,能保護用戶車內(nèi)隱私,為之提供信息安全層面的保障也是十分重要的。
退一萬步說,就算個人圖像沒有被泄露,但將言行舉止全面“暴露”在攝像頭之下,對于很多用戶來說也是不能被接受的。
面對這樣的現(xiàn)狀,其實各家針對提供車內(nèi)攝像頭的車輛,大多也都提供了攝像頭開閉功能,意在將主動權交給用戶。但尷尬的是,各家提供的方式五花八門,有的操作過于繁瑣,有的隱藏得太深,以致于提供攝像頭開閉功能的形式大于實際。
話說回來,如果就連一個簡單的關閉攝像頭的功能都做不好,在更深層次的信息安全層面,這些車企又拿什么向用戶保證?
比亞迪“大安全觀”從小細節(jié)做起
為何說比亞迪的做法值得其他車企學習,毫無疑問,其在車內(nèi)隱私及信息安全方面有過人之處。就拿剛剛提到的攝像頭關閉方式來舉例,比亞迪給出的方案操作簡單,且效果最好。
首先,針對旗下提供車內(nèi)攝像頭的車輛,比亞迪同樣攝像頭關閉選項,但與此同時,其還在攝像頭外部提供一個可滑動的蓋板,用戶想要關閉攝像頭時,直接將蓋板滑動至遮擋攝像頭即可。
事實上,就算車內(nèi)攝像頭可以從系統(tǒng)內(nèi)關閉,用戶對此也有所擔憂,畢竟針對攝像頭的開閉形態(tài),用戶是無法用肉眼辨別的,而如果車機系統(tǒng)被不法分子攻入,那么你以為的“關閉狀態(tài)”或許只是你以為。
但如果你是比亞迪用戶,你絕對沒有這樣的擔憂,如果你想關閉車內(nèi)攝像頭,只要你將滑動蓋板,那么攝像頭就一定什么都拍不到,就好比相機帶上了鏡頭蓋,就算是強制按下快門,拍下的也只能是一片漆黑。
在壹哥看來,比亞迪的這波“軟硬兼施”,絕對堪稱神來之筆,但在比亞迪打造的信息安全體系中,這其實只占很小一部分。
比如用戶在使用車機、手機APP的過程中,如遇系統(tǒng)需要訪問用戶信息的情況,系統(tǒng)會以顯著的提示告知用戶,讓用戶對數(shù)據(jù)有知情權,從而心中有數(shù)。
同時,比亞迪還提供了一套完備的權限管理方案,以領先舉措護航信息安全,用戶在使用車機、手機APP時可自主選擇權限管理策略,而非當前其他車企普遍采用的“強制全開”,這也能在一定程度上保證用戶隱私和信息安全。
在比亞迪提供的這套信息安全體系中,無論是車端還是云端,用戶都對數(shù)據(jù)享可知、可感、可控,換言之,比亞迪車主從來不會擔心個人信息被車企“偷竊”。
更難能可貴的是,比亞迪不僅自己不會“偷竊”用戶數(shù)據(jù),更不允許不法分子“偷竊”,并為之付諸行動。
比亞迪十分注重攻防測試,并以此不斷強化自身安全防御體系,在此前舉辦的第二屆中國智能網(wǎng)聯(lián)汽車信息安全挑戰(zhàn)賽中,比亞迪就曾斬獲金獎。
另外,比亞迪也在信息安全領域主動接受相關監(jiān)管機構監(jiān)督,當前已經(jīng)獲得R155(CSMS)、R156(SUMS)體系認證等安全認證,并通過了國家信息安全等級三級認證。
在保護乘客車內(nèi)隱私及信息安全方面,比亞迪顯然已經(jīng)走在了行業(yè)前沿。
窺一斑見全豹,從維護用戶信息安全的角度看,比亞迪在產(chǎn)品打造和功能設計,尤其是用戶看不見的諸多領域,都在用匠心呈現(xiàn)。最終的結果當然是,持續(xù)累積的正向用戶口碑,推動比亞迪銷量在滾雪球。
寫在最后
也有人說,比亞迪能夠短時間內(nèi)迅速成為國內(nèi)車市的“銷量一哥”,是因為賭對了新能源賽道,它的成功靠的是運氣。
但壹哥并不認同這一觀點,就從比亞迪在車內(nèi)隱私及信息安全方面所付諸的行動就能看出,它的成功其實早已注定,正所謂“細節(jié)決定成敗”,在最容易被忽略的領域,比亞迪都能持續(xù)深耕,在車企普遍重視的領域,比亞迪自然將發(fā)出更猛烈的攻勢。
如今的新能源車市場,對一款車最大的褒獎莫過于“比比亞迪還‘卷’”,當然,如果拿銷量來作為判斷依據(jù),事實上并沒有太多國產(chǎn)車能“卷”過同級的比亞迪車型。